GO
楼盘资讯
尚上第一讲王辉:法国和英国的哥特建筑

作者:室介屋笈 类型:楼盘资讯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5-08-03 10:54:06点击4416


尚上讲堂开讲啦!2015年8月,深业上城推出【尚上讲堂】系列讲座。8月2日,【尚上讲堂】第一场正式开讲,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王辉老师在深业上城开启第一场建筑主题讲座——殊途同归:法国和英国的哥特建筑。讲座在深业上城展示中心四楼举办,由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另一位合伙人——刘晓都老师主持,来自深圳市主流设计单位的业内朋友们、深圳大学建筑学院学生,以及深业上城部分客户到场聆听了讲座。

▲超人气的“尚上讲堂”现场

▲都市实践合伙人:刘晓都老师

哥特建筑作为中世纪时期西方世界的建筑代表,对西方文化的形成与转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及意义。讲座开场,王辉老师首先提出“万物有灵”这个概念,简要阐述了不同建筑、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前人留下一个线索,后人又留下一个线索……最后所有线索串联在一起,将建筑变成独立于人之外的独特规律。”

▲殊途同归:法国和英国的哥特建筑

哥特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由罗马建筑发展而来,多用于教堂,而其发展亦与宗教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王辉老师以基督教为契合点将到场听众带入哥特建筑历史中。在王老师看来,中西方教堂/庙宇最大的区别在于“居住”问题——中国的庙宇中供奉着神佛,西方教堂则不然,因此西方教堂希望人的参与、集聚人气,这就决定了西方教堂的功能——承载了人们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是宗教本身所有的,也包含唱诗班等带有社会性质的活动,“朝圣之路”更是带来了早期的“宗教旅游经济”。随着宗教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堂所承载的功能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同时也影射到建筑结构、立面、装饰的变化上。歌坛、本堂、礼拜堂、耳堂、环廊、边楼,奠定了哥特式教堂的基本范式。由于教堂承载了活动举办、参观圣人遗物等不同功能,建筑本身亦随之改变格局,建筑师们在教堂外围延伸出环廊,这使得哥特建筑形成了椭圆建筑内核+环廊的独特形式;高耸的教堂必然带来墙体承重问题,哥特建筑为人类建筑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便是在立面上创造了连拱的建筑结构,大大减少了墙体承重,使空间通透、引入更多光线。早期哥特建筑的特征是四个立面、高窗、六分顶,而哥特盛期则逐渐发展为三个立面、四分顶。英国哥特建筑源于法国,英国教堂更多为教士使用,早期英国哥特建筑是柳叶式哥特建筑,后期则慢慢发展为垂直式哥特建筑。同时也产生了更多有趣的变化:比如天花装饰的发展,由简至繁,又由繁至简;高窗由法式的拱形+正圆,发展到变化更多的伞型;以及天花材质、墙面浮雕、结构消融等更多样性的变化。

▲哥特建筑·伞型天花

哥特建筑涵盖整个欧洲,法国和英国的哥特建筑最具代表性。哥特建筑寓意着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及变革,正如王辉老师所言:“教堂本身就是一本圣经”。“万物有灵”,哥特建筑最终趋于普世审美价值的发展,亦展现了建筑发展规律及人类生活进程。

▲王辉老师

此次到场聆听王辉老师讲座的嘉宾朋友多为深圳设计领域的朋友,讲座中王辉老师向在场嘉宾展示了一份19年前手绘的哥特建筑画稿,王辉老师调侃“19年前,我和你们的水平一模一样”,“但我并不是低估你们的水平” ——作为都市实践这样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王辉老师不远千里从北京来到深圳深业上城进行这样一场公益讲座,不仅出于一位设计师的情怀——“有些事只有我自己知道,而我希望更多人也知道”,更是出于对设计界朋友的关心。作为主办方的深业上城,此次邀请王辉老师来深,更是将这份公益情怀传递给深圳这个年轻的设计之都。

▲深圳设计领域朋友

▲“尚上讲堂”现场

【尚上讲堂】2015年8月,总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的深圳综合体——深业上城推出“尚上讲堂”系列讲座。8月9日,著名乐评人苏立华老师将亲临深业上城带来古典音乐的讲座,敬请期待。

深业上城400+㎡Sky Villa户型正式启幕,180米之上、50-60层,400+㎡大尺度空间,专属电梯、三面景观,诚邀您预约品鉴。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