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行业观察
印度码农潮源起中国杂交稻

作者:尹香武 类型:行业观察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22-11-02 10:40:21点击17568


咱们中国人啊,对待别国就是真心诚意的帮助。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多一点注意的。我说一个事情,来启发大家啊。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咱们国家刚刚开始对外开放。肯定是想搞好国际关系嘛。于是呢,就像一些国家输出杂交水稻。

其中就有一个国家,就是印度。印度有一个农业大邦,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之后产量翻番的增长。然后那个地方的农民就有了钱了。

有了钱以后怎么办呢?他们就投资教育,因为这些农业大邦一般种田的人种姓都很低,这是唯一的出头的途径。

投资教育印度自身用不了那么多大学生啊。但没关系,印度因为做过那么长时间的殖民地,所以他们在欧美就有很多移民。

然后就捕捉到了欧美世界需要很多的码农的这个信息。然后那个农业大省就创办了很多民间的大学。这些所谓的大学也没有学历,但是呢,直接为西方培养马龙。

西方的那些科技公司呢,就把印度的这些民间的大学当成自己的培训中心。可以提前给他们很多即将推广的软件。印度就针对性的培养。

最后印度就成了码农的输出大国。甚至出现了一个产业叫做所谓的猎身产业。猎头产业主要针对的是高级人才,猎身产业针对的就是这些码农。

然后从90年代开始,印度就疯狂的向欧美输出码农人才。甚至海德拉巴成为全球的软件外包中心。这个输出人才多了嘛,数量就开始引起质变。

到现在为止呢,在欧美的科技界,印度人占据领导岗位就越来越多。大家看到了没有,这是因为中国杂交水稻引起的一种变化。

所以咱们国家对外的帮助应该局限在销售产品方面。提升某些国家的基础和根基。那些国家不一定感恩的。最后还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对手。这方面我们真要像欧美学习,也要适当的自私一点。

我在微博发出这些文字后,有的人就不同意。有个反对者发言的态度还是很好的,而且表面看上去也有理有据,他的意思是:

“//@克拉拉的鸽子:印度有五所印度理工学院IIT,(不是一所是五所),比肩麻省理工学院,不是农村吃水稻养出来的,他们的学历在硅谷比清华硬。说他们没有学历,归功于杂交水稻,太轻浮浅薄。别学韩国人,别人好的都往自己身上搂”。

可惜在发完之后,他自己又删除了。好在我还能看见。就截屏放在这。其实只要言之有物的留言,我都不会删的。他这个留言虽然是错误的,但是还是有内容的。

那就接着深入说说。

图片

牛津大学教授项飙,也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的所长。他研究发现,那些在全球流动的印度IT人并不主要来自公立大学或精英机构,而大多来自印度的私立学院。

在1995~2000年间,海得拉巴所在的安得拉邦,新出现了75所私立工程学院,几乎全是IT教育。此邦除此外还有大量的私人技术培训学院,只培训技能而没文凭发,被称“技能店”。

这些学院和西方企业的合作目标明确,就是让学员一毕业就去西方工作。很多机构完全就成了美国IT企业的培训部门,比如印度有一家私立机构叫做全国信息技术学院NIIT。

别看名头很大,但其实就是亚洲最大的IT劳工培训者,最开始时是没文凭的,它能提前一个月拿到新软件,为微软批量培训码农。而且印度还迎来了一个狗屎运,就是工作劳动特别简单,但是需要太多的码农的机会,别的国家就没有这么大的劳动力产能,只有印度有。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刚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全球都在为千年虫而烦恼,因为以前只习惯用后两位数字表达年份,比如说78年98年直接指代1978年1998年。但进入21世纪之后,即将面临2000年这个问题。但以前的程序就会错误认为是1900年了。

这只是一个代码修改的问题。工作内容非常简单。但是需要的人手众多,而且是集中在一段时间要完成。这个时候全世界各国都没有这么大的劳动力产能了。印度的狗屎运就突然爆发了。

其实呢20世纪,最早移民海外的印度人,多从医,而且都来自城市。而IT人士却大多都来自安得拉邦的沿海四个农业县,这四个县的粮食产量远高于全邦、全印平均水平,是印度最富的农业区之。

但由于种姓制的原因,这些农业地区赚钱以后并不用在自身建设上,而是用来改变命运。安得拉邦的码农,主要来自两大低种姓群体——卡马和热地。这两个种姓最初都从事农耕,是当地的主导种姓。

80年代初,印度从中国引入杂交水稻,主要种植区就在这个邦,以至于粮食产量大升,这些卡马和热地积累了更多的财富,因而成为富农。为了巩固经济地位,摆脱低种性的影响,他们将剩余财富用于教育,一开始是让后代去往城市,后来就是去西方国家,带领家族实现阶层跃升。

这就是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10年代,这30年里头印度活活的把本身是高科技的it产业,搞成了劳动密集型的码农产业的根本原因。我们中国人把it看成技术,但是印度人把it看成普通的劳动。

除此外,这群年轻想成为IT劳工,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因为这样可以赚到更高的嫁妆。在印度,嫁女儿的时候,女方需要按照男方的家庭背景,支付数额不等的嫁妆,男方的家庭背景越好、嫁妆就必须越高。

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在公共部门就职的新郎才能获得高额嫁妆,但后来搞IT的男性,也能要到高额嫁妆。而且有些女方需要获得这种向上的社会流动,他们甚至提前预支,将嫁妆用作男方的学费或出国费用。这就进一步加剧it码农行业的热潮。

所以分析结论就是,英语优势、高等教育都不是印度it的先机。而是基于杂交水稻触发的原始积累加速,因而出现了更多的剩余财富,并创办了更多的私立培训机构,那种强烈的脱离低种姓的动力——我们中国人可能难以想象这种动力之大!

或者说如果没有杂交水稻,这一幕也会到来,但是到来的时间可能要晚上一二十年了。所以我才说咱们中国对外的帮助,确实应该局限于制成品的销售。不能从根子上去帮其他国家,否则很容易培养一个强劲的对手。

图片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