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营销万象
曦城的“顿巴数”

作者:HOMER 类型:营销万象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0-10-29 12:25:50点击5580


导读:
     ■150人的交往,足够了!
     ■1000的容量,完全就是浪费!
     ■全封闭的小区,我们排斥
     ■细分的生活
     ■曦城,顿巴数的践行者
正文:

■150人的交往,足够了!

各位先想想一个问题,你的社交圈子有多大?也许有人会说,我的电话簿里有两三百号人,甚至更多。也有的人会说,平时一天要见的人都以百位计算。但是这些都会是你的社交网络圈么?或者说,你能够平时联系的,会有这么多人么?

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顿巴教授认为人类大脑能容纳一个148人的稳定社交网络,四舍五入到150人,就是著名的“顿巴数”。一旦人的交往圈超过这个数值之后,就很难再维持巩固的社会关系了。

这也就是说,无论你电话簿里能够储存多少号码,无论你一天会见多少客户、多少影迷歌迷,你的社交圈子几乎都不会超过150个。多了这个数,人际间的交往和谐便难以维系。社交带来的快乐,将极有可能转变成交往的累赘。每天疲于应付,还会有快乐吗?

■1000的容量,完全就是浪费!

就好比我们上网经常使用的MSN、ICQ等聊天通讯工,MSN、ICQ上的联络名单越长,联络频次和亲密程度就会越弱。就正如手机上的名单,排着很长,翻得很累,能够用得上却屈指可数。一些手机打广告宣传时,诸如1000个超大储存名单等,根本用不着,完全就是浪费。

尤其现在正处在一个信息丰富到爆炸的世界,每天人们不得不花一大笔的时间去消耗这些信息,然而真正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却是稀少的。信息的充裕意味着其他某些事物的匮乏。那些没有用的信息浪费了我们不少的注意力和观察力,甚至会造成我们注意力的缺乏。

顿巴数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都需要节制。不论是信息接收还是社会交际,都是如此。据统计,人的一生联系最紧密的知心朋友一般不会超过5个,其余的基本上是普通的朋友了。见见面打打招呼的,业务上往来的等等,都是有联系的可能但不经常的那种。与其做一个表面的社交忙人,还不如成为陌生人,天天都有新快乐呢。

■封闭的小区,我们排斥

最多150个人左右的社交量,是在我们大脑可以容纳的范围的,多了就会有目不暇接的感觉。放到了人们居住的社区来说,也应该如此。一个小区里的人数不应过多,否则会给人疲于应付的感觉。

而现在,不光是深圳,甚至全国范围内,大多数的的社区是封闭的。这也就是说,住在社区里的人可能要面对的社交网络圈是整个社区。通常这个人数是远远大于顿巴数的。以深圳某个普通的小高层为例。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按照一户100平方米来算,则大概有630户,平均每户3人,则社区人数在1890以上。

这就相当于,居住在这个小区的人要面对1890个人以上的社交圈。这个数量是顿巴数也就是我们能够承受的150人的12倍以上。这也就意味着,至少有1700以上的人是不属于你的圈子的,这么多人不仅不会让你体会到社交的快乐,反而这些人的存在会给你带来干扰。超过顿巴数的数值,排斥、反感,带来邻里间的不和睦。

■细分的生活

可以说,以顿巴数的原理来衡量,深圳大多数的楼盘都没能做到。封闭的小区就像是个大牢笼,而且每天还得在其中与不必要接触的人接触。然而在房地内参服务过的项目中,有一个非常特别。而且这个项目已经合作走过了7年。它就是——招华·曦城。

在招华·曦城,房地内参www.BANQ.cn资料显示,别墅区总占地2.3平方公里,共提供3000套别墅,是一个纯墅区的小镇。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曦城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一条公路将曦城南北分开。而这条路是条公共道路,这就是说,曦城是半封闭式的,南北两块既能够快速沟通又能够与外界相连。

2.3平方公里的曦城,在被公路分成南北两大块之后,对照着曦城的示意图,可以发现,如果按照道路和绿化带隔离成一个个小社区的话,粗略计算,整个曦城能够被分成多达56个小型社区。如果在分细一点,将不止60个。

■曦城,顿巴数的践行者

整个曦城的套数的3000,如果按照被分成56个社区单位算,根据房地内参www.BANQ.cn计算,每一个小社区拥有的套数约为53套,以每套3-4人计算,则一个小区拥有的人数约为160-212人。这个数值,和顿巴数是非常接近的。

可以说,顿巴数的原理启示了笔者,而将这个原理应用到曦城上,却让笔者发现了曦城另一个触动生命的意义。在这样的社区里生活,每天接触的人不会超过大脑能够容纳的范围。这样的社交是和睦的,人们不必彼此间的排斥而增加不必要的反感。

分成两块,还能够在细分成更多板块,然而整个曦城又是统一的整体。居住在这里,每天需要接触的名单上不会冗长,人际关系会更加融洽,邻里之间也更加和睦。这也就在深层次上提高了居住的幸福指数。(06)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