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购房大事:谨防恶邻设施
■生态房产:恪守生态高压线,以宜居取胜
■生态产业任主角,开启经济高速发展的新钥匙
■生态居所:生态与经济两者兼得
正文:
■购房大事:谨防恶邻设施
假若在小区有效半径内出现了诸如监狱、重工业区、游民收容所、垃圾焚烧厂、核电厂、电讯中继站或精神病人康复中心等恶邻设施。这些对于附近的居民健康与生命、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造成威胁的恶邻设施,常常会遭到居民的强力抵制。也即产生“邻避冲突”。
O’Hare首次提出了“邻避”(Not In My Back Yard,简称NIMBY)的概念,来描述那些兴建在“我家后院”对周围居民产生负面影响的设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的邻避冲突正在加剧,更有甚者,为了经济的发展,让环境与生态承担严重的后果,成为最大的牺牲者。
在人们对生态的需求增强时,牺牲环境与生态与人居理念背道而驰,并且邻避问题的危害性还仅仅局限于对生态的污染,宜居环境的剥夺,其对于区域发展的限制、会失去大量的招商机会,也与当今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观相违背,不利于当前与未来区域发展的。现在,以生态换经济与生态、经济并重的发展模式正在博弈。碧水青山与臭水秃山相比,谁的发展前景更好,可想而知!
■生态房产:恪守生态高压线,以宜居取胜
反之,出现了邻避问题少的地方,通常都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划定的,受到法律保障的生态保护范围界线。基本生态控制线是为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在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而制定的“高压线”。
这一条线划定之后,除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和公园以外,禁止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建设。这无疑断绝了恶邻设施入侵的可能,周边居住环境得到最大的保障。深圳是第一个拥有完善的生态控制线以及生态控制体系的地区,早在2005年11月,深圳划定的土地面积约为974平方公里,以8处大型区域绿地和18条城市生态廊道组成的生态绿地系统。
邻避问题越少,居住的舒适性和长远利益就更有保证。最佳的居住环境当属位于生态控制线上的地区,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这一生态“高压线”周围的宜居项目包含了:曦城、淘金山、香格名苑、山海上城、燕晗山居、云景梧桐、熙园山院、中海·九號公馆、公园大地、滨河时代广场、纯水岸,天鹅堡、嘉御山……
■生态产业任主角,开启经济高速发展的新钥匙
深圳的产业转型的成功完美诠释了生态发展性经济的可持续性与优越性,近年来,在深圳全市范围内,兴起了一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淘汰低端落后产能促进低碳绿色发展的“工业革命”。伴随着大部分工业区、重度污染工厂的搬迁。诞生了由又脏又乱又杂的旧工业区改造而成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大浪新型服装基地;坂田街道手造文化街;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以及蛇口网谷等一批新兴生态型产业基地。
从一组数据上,可明显看到,这些新兴生态产业成为了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新一代的生力军。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7206.88亿元,增长12.3%,其对深圳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6%,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深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0年增长了近8倍,由2002年的945.48亿元攀升至2011年的7220.36亿元,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9万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61%;
互联网、新能源、生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增速为经济增速两倍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5%。2012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为12950.08亿元,位居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继续企稳内地城市第四位。
深圳全市现代产业体系初显“高新软优”特征,形成了自主创新独特优势,产业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42元,截至25日,在已公布数据的18个省市中位居第一。
■生态居所:生态与经济两者兼得
不以牺牲生态为条件的经济发展更具有持续性与发展后劲。纵观生态控制区的发展,不仅没因拒绝恶邻设施入侵而导致经济低迷,反而令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升级,“高新软优”任主角之后,生态与经济得到了平衡发展。
生态得到保护,宜居性更是首屈一指的。同时区域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因“环境的不可开发”禁令而停滞反而产生了单位面积产值更高的经济效益。前海就是生态与经济两者兼得的代表。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特特区”,全国唯一以市场主导的金融特区,其制定了严格的企业准入政策,恶邻设施无孔可入。因此,在前海片区周边分布了像曦城、香格名苑、中海·九號公馆等生态居所。
其它区域也分布了诸如,淘金山、山海上城、燕晗山居、云景梧桐、熙园山院、公园大地、滨河时代广场、纯水岸,天鹅堡……等生态与经济两者兼得的居所。以往牺牲生态换经济的发展模式已逐渐被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发展模式取代,生态好的地方,经济落后的陈词滥调已不足信,反倒是生态好的地方,经济增速更快的论调正成为大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