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营销万象
极值空间,钱学森与华侨城华寓!

作者:室介屋笈 类型:营销万象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5-06-12 15:45:47点击3541


导读:
    ■钱学森与华侨城华寓
    ■城市与自然结合,地球文明顶级形态!
    ■极值形态,华侨城华寓!
正文:

■钱学森与华侨城华寓

在聊华侨城华寓之前,我们先来聊聊钱学森先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钱学森在致《新建筑》编辑部信中提出“构建园林城市”设想。1990年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立意要尊重生态环境,追求山环水绕的境界”。

1992年10月,钱学森再次呼吁“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我称之为‘山水城市、人造山水”之后,进一步提出“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的观点,把中国未来城市描绘为“有山有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和有足够森林绿地、足够江河湖面、足够自然生态”。

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山水”对城市的滋养作用。以水为例,凡是称得上历史文化名城的,几乎都有构建水系,把水引进城市, 像北京的颐和园、南京的玄武湖、福州的西湖和内河,就是这样的工程。清王氏卓的《西湖考》里说:“全国以西湖名者,凡三十一。” 清代《冷庐杂识》又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杭州最著。”足见全国城市人工西湖之多。

■城市与自然结合,地球文明顶级形态!

钱学森关于山水城市的构想与古代建设山水城市的理念一脉相承,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一概念被学者认为是合乎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理想的生活模式,城市建筑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是老百姓最向往的居住生活环境。不少城市把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作为奋斗目标。

目光投向我们周围的城市,改革开放后,中国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随处可见的是挡住阳光和风景的摩天大楼,“山水城市”似乎已是一个奢望。常常以破坏自然山水为代价的城镇建设模式,让人们日益远离自然。这些年来,人们深感这一理论的前瞻性意义的同时,也必须反思城市的建设失误。

因为建筑是冰冷的,城市是繁华的,而人是感性且成长于自然资源的软性环境之中的,这种从原始社会带来的“绿色安全感”,这种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本能反应一旦受到长期的破坏,将会产生心理、生性上的不适。也就是说,人一旦长期生存于城市之下,而脱离自然之外,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极值形态,华侨城华寓!

从心理学上来讲,单有人类文明、城市文明,人会感受到压抑与压力。当然,人单有自然文明也是不行的,因为这会使人会失去激发自己的活力,失去斗志而意志消沉。所以,人类文明、自然文明两者结合才是人最需要的。而一旦最优的自然文明+最优的人类文明一组合,就会构成了地球文明的顶级形态,而拥有最优自然文明、最优人类文明组合的地段,则成为人类的价值极地。

而华侨城·华寓,在紧密实践钱学森先生的“山水城市”这一城市构想,将城市与自然组合方面,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项目紧靠着前海湾,这里是深圳南山区与宝安区西部交界处海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拥有十分绵长的海岸线。华寓面向前海湾,向西几乎没有任何建筑阻挡视线,观景视野开阔,在生态资源配置上可私享永不落幕的一线海景。而顶层复式套房,畅游私家天际泳池,远眺都市繁华和山海一色。

同时,项目紧邻规划建设占地面积达43.9915万㎡的滨海公园与占地面积31.1439万㎡的中央公园。在整个宝安中心区119.39万㎡绿化面积,华侨城·华寓所能享受到的绿地面积为75.1354万㎡公共绿地资源,区域最大的公园绿化带,都市繁华与居住休闲无缝转换。山与水,海与天,华侨城华寓可谓是创造了一个极值空间!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