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登陆
营销万象
深港之间,还需要更多的口岸吗?

作者:室介屋笈 类型:营销万象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9-08-01 14:37:10点击1883


■等了十一年,莲塘口岸9月终于要开通!

今年9月份,深圳规划建设的第七座跨境陆路口岸——莲塘口岸将正式开通。从2008年香港和深圳联合宣布在香港新界东北及深圳罗湖的莲塘/香园围兴建新口岸至今,已经过去了足足十一年!

这个让深圳人等了十一年的口岸,到底长什么模样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莲塘口岸信息

位置:罗湖区莲塘街道西南角,北临罗沙路,南至深圳河

(图源:深圳特区报)

面积:建筑总面积12.4万平方米

接驳公交线:深圳初步规划了4条接驳莲塘口岸的公交线路

公交线分别联系:

龙岗中心城、盐田、莲塘;

龙岗甘坑、红岭、大剧院、莲塘;

龙岗坂田、梅林、莲花村、莲塘;

梅林、银湖、翠竹、莲塘

(图源:深圳特区报)

通关能力:

旅客出入境查验通道23条:

其中包括9条人工通道和14条自助通道;通关能力为3万人次/日;

小汽车出入境查验通道2条,通行能力为2000/日;

大客车出入境查验通道1条,通行能力为850/日;

货车出入境查验通道共6条,通行能力为15000/日

莲塘口岸一旦开通,从香港粉岭公路到达口岸路程时间只需9分钟!!还将实现边防、海关、检验检疫一次检验、一次放行。

(图源:深圳特区报)

莲塘口岸的开通,对附近居民来往深港两地无疑是增加了诸多的便利。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各个城市之间加强互通交流,如此一来,连接了大湾区大经济体深圳、第二大经济体香港的城市口岸,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

■深圳和香港,曾经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深圳和香港,一衣带水,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深圳和香港的社会环境曾经是天壤之别。四十多年前,深圳用的还是宝安县的地名,当时宝安县曾经流传这样一首歌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有资料显示,当时宝安县一个农民劳动一日的收入为0.701.20元,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60-70港币,两者差距悬殊近100倍。在一些地区,普遍流传着“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人家8分钱”(指寄信到香港叫亲属汇款回来),“内地劳动一个月,不如香港干一天”的说法,这也诱使许多人"前赴后继"般逃亡香港。

20 世纪50-80 年代,许多人铤而走险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图源:蛇口消息报)

1978年,内地便发生“逃港”事件9.7万多人次,逃出1.8万多人;1979年广东发生偷渡外逃30万人次,逃出人数75817人;19801月至8月,广东又发生偷渡外逃143134人次,逃出36673人。要知道1979年深圳的人口总共才31万人。

■大逃港刺激下,深圳特区、罗湖口岸先后诞生

大逃港,不仅影响了深圳,也影响了香港。当时的逃港者在香港大多成了工人,体力好、能吃苦、要求又低,为经济起飞阶段的香港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也有不少成为了日后香港兴盛的中坚力量,像香港编剧的梁立人、“乐坛教父”罗文、“期货教父”刘梦熊、作家倪匡等,都是当时逃港大军中的一员。

▲当年的蛇口六湾片区,很多逃港者从这里下海

除了经济方面的贡献以外,深圳人到了香港以后,也给当地留下了很多独特的印记。观察现在的香港地图,会发现很多地名和深圳是重合的,什么罗芳村、罗湖村、文锦渡路、沙头角公路、葵涌等。据考证,香港新界原本并没有罗芳村,居住在这里的人几乎全都是从深圳的罗芳村过去的。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1980年经济特区在“逃港”严重的深圳市率先建立,“逃港风”才基本结束。五年后,罗湖口岸联检大楼竣工启用,设计流量为每天8万人次,预计年通过流量为2800多万人次;2018年,罗湖口岸的年通关人数增长到了8000多万人次,接近当时设计通关流量的3倍。

■每年约2.4亿人往返深港边境六大口岸

从罗湖口岸开通至今,已经有超过20亿人次经罗湖口岸出入境。除了罗湖口岸以外,深港之间后续还设立了5个陆路跨境口岸: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罗湖口岸、皇岗口岸、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让深港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图源:深圳特区报)

数据显示,2017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的人员为2.41亿人次,占当年中国出入境总数的40%。平均每日约60万人次往返于深港边境的6个口岸,大致相当于德国斯图加特市的总人口数。这么多人去香港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很多深圳人的印象中,口岸总是与跨境学童、代购、奶粉等字眼联系在一起,早几年可能还会联想到赴港产子。事实上,除了教育、消费、休闲以外,由于深港经济发展趋于平衡,跨境就业、跨境婚姻、跨境生活等,也已经成为了深港人跨境活动中的重要部分。

香港规划署2015年跨界旅运统计调查的数据显示,前往香港的内地人休闲比例大幅增加,由1999年的30.4%上升至2015年的64.8%;商务比例则由36.7%降至7.6%;而香港人来内地上学的比例由1999年的7.3%上升至2015年的39.0%;前往内地的香港人除了探亲以外,上班比例由1999年的2.1%增至2015年的7.1%

■深圳强势逆袭,香港传奇如何再续?

借助“口岸”带来的各项经济要素的流动,深圳从19809.4万人的农业地区发展成为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GDP也从1979年特区成立时的不足2个亿(19638万元)、不足当时香港GDP0.2%,增加到2018年的24221.98亿元、超过香港,39年深圳GDP增长了1.2万倍。

深圳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欧洲几百年才能够完成的城市化,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然而,虽然深圳2018GDP已经超过香港,在经济影响力、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圳和香港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再看香港,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创造了无数令内地人向往的经济、文化现象,但是在深圳经济极速发展的映衬下,香港曾经的耀眼光芒逐渐淡去。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香港如果要继续保持领头优势,也势必要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特别是深圳的交流与合作。

而去年广深港高铁的通车,以及接下来莲塘口岸的开通,都会成为深港之间互动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两地日常往来、经济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