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营销万象
香港VS深圳,真的变了……

作者:室介屋笈 类型:营销万象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24-01-19 14:19:47点击11874


■深港关系,真的变了

倒回6、7年前,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曾经我们内地那么热衷去的香港,2023年开始反转过来了,越来越多的香港同胞们,一到周末\假期便扎堆来内地嗨。

其实2017年,我们便预判了深港关系会发生变化,详细可查阅《香圳市土地关系已颠覆!》《哪家香港五百强,总部将会迁深圳?》。短短6年曾经的预判成为现实,不禁唏嘘。

对于现在的港人北上消费潮,有人调侃:香港挣钱深圳花(PS:还有下半句就是——深圳挣钱内地花)。不妨看几项数据,更能体会到深港之间的变化:

1、来自深圳铁路部门的数据:一年来,广深港高铁由内地往香港发送旅客1085.6万人次,香港往内地发送旅客1041.3万人次。其中,深圳地区往香港发送旅客576.7万人次,日均1.58万人次,香港往深圳地区发送旅客540.5万人次,日均1.48万人次。

2、据深圳边检统计,2023年深圳各口岸共验放了1.64亿人次,其中接近70%是香港居民出入口岸,香港首次出现了大幅的“跨境消费逆差”。

3、典型的案例是:1-12龙华开市客的开业,创下了两项第一——截至开业当天,会员开卡数量超14万人居全球第一,开业当日销售额全国第一。其中14万开卡人士中,香港居民就占了超过10%,即1.4万人!不得不说,香港市民正在积极深度参与深圳消费市场。

4、据香港官方统计,2023年全年访港旅客为3400万人次,只恢复到2017年、2018年平均数的55%左右。2023年,香港平均每天有1.7万个酒店房间空置,不少商铺租金大幅下降、客流锐减。

■香港,急了吗?

也有最新的香港入境处数据,1月12日香港居民有21.86万人次经不同口岸到内地,13日有29万人次,两天加起来有超过50万人次,按周增加超过一成。

综合数据发现,港人北上消费的估计约30万人,占香港总人口的4%左右。从消费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部分香港人的消费降级。这与“深圳挣钱内地花”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且目前根据报道,香港正在跟内地协商,恢复“一签多行”、扩大个人游范围,增加深港之间24小时通关口岸。

而且自从香港宣布放宽人才引进政策后,便掀起了一股申请香港身份的热潮。根据香港入境处的数据,今年1-10月份累计收到香港人才引进申请逾18万份,获批逾11万份,其中已有7万人拿到签注移居香港。香港抢人,还在继续高歌猛进。

我们也必须承认的是,接下来香港与内地之间还会继续深度交流,融合得更加紧密。而这不止是消费层面,还有深港在北部都会区、前海深港合作、金融等方面的合作,未来还将继续触及更深层领域。

■香港楼市的几个重要消息

对于大家关注的香港楼市,其实香港在抢人之余,也是在抢救香港的楼市。作为曾经出现不少亚洲楼王、铺王的世界级金融中心,香港2023年的楼市、房价,危机程度不亚于内地。

以下是关于香港楼市的几个重要消息,大家不妨直接感受下:

1、香港地政总署1月15日公布,香港2023年补地价金额显著下降,全年总额创三年新低。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香港2023年第四季度的补地价金额约为4.92亿港元,较上一季度大幅下跌89.8%。对于全年数据,香港2023年的补地价总额达到197.61亿港元,同比减少217.19亿港元,降幅高达52.36%。这一数字为三年来最低水平。

2、1月5日,香港地政总署公布2023年共批出39份售楼纸,涉及共21258伙,较2022年合共批出21078伙,增加180伙或0.9%。

同时数据显示,2023年香港楼市陷入深度低迷,整体楼宇买卖合约登记数跌至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仅为5万8023宗。同时,二手住宅销量也创下28年新低。房产按揭数量同样不容乐观,去年全年现楼按揭宗数7万3906宗,为2001年以来最低,而楼花按揭宗数1581宗,创下2005年以来的新低。

3、1月4日世邦魏理仕发表《2024年香港商业房地产市场展望》:2023年香港商业房地产市场复苏慢于预期,鉴于融资成本创22年来的新高,负收益加深,投资意欲减半,投资量创15年新低。预判大多企业将仍谨慎控制成本。高空置率将令业主保持竞争力,租赁将继续有利于租户,预计2024年租金将再下降5至10%。

4、1月4日消息,由资深投资者罗家宝(堡狮龙创办人罗定邦的四子)于2011年以3580万港元购入的中环苏豪区士丹顿街铺位,新近以2500万港元沽出,持货超过12年,账面贬值逾千万港元或约30%。

5、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香港平均楼价销售指数为316,已经接近于2017年2月的314,相当于回到7年前的水平。

6、据中原地产创始人施永青12月中旬透露,过去一年,中原地产在香港已经关掉了100多家店铺,相较于2022年同期减少了约25%,这也是该公司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缩减店铺。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